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牢记使命 敢于担当 在耕耘基层“沃土”中挥洒青春 ——记市挂职干部房志国
发布日期:2017-12-25 12:53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5年11月,作为市委组织部下派的挂职干部,市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室调研员房志国来到了天桥区堤口路街道办事处。“基层挂职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锻炼的。”带着这样的初心,房志国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在挂职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着。

上任伊始  勇挑重担

房志国到街道的第一个挑战是承担活力堤口众创空间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堤口路街道办事处地处济南市老城区,辖区传统型企业较多,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传统产业发展下行,辖区经济增长缓慢。为破解难题,堤口路街道主动寻找创新发展的路子,引进了山东省著名创服品牌“凤岐茶社”,建立了第一家落户街道社区的创新创业基地——活力堤口创新创业基地。

找准路子,为创新创业基地定好位。凤岐茶社在山东大学、潍坊高新区和乌镇都有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并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但这些模式都不符合堤口路街道及社区的实际,为了找到适合堤口的发展模式,房志国带领他的团队开展实地市场调研,向优秀成熟的孵化基地取经,深入企业、社区了解需求,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随着众多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的加入,在房志国的带领下,“活力堤口”从最初的探索模式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有堤口特色的集创新、服务、科技、“互联网+”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

深耕细作,做大做响“活力堤口”品牌。为了宣传好创新创业基地,房志国顺应自媒体时代需要,开通了“活力堤口”微信订阅号,截至目前已推送信息88期,吸引了众多粉丝和各级传统媒体的关注报道,“活力堤口”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先后邀请北大教授、陆家嘴街道领导、省内外专家、专业律师团等为创新创业基地的发展一一把脉,问诊开方,并通过举办跨界企业沙龙、资源推介会、筹划建立济南北部创新创业联盟组织、注册“济南天桥活力堤口创新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等措施,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推介“活力堤口”品牌,吸引更多资源入驻,助力堤口辖区创新发展。

创新创业  助力发展

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后,房志国又在如何拓展服务内容,搭建创业渠道,助力街道发展上下功夫。“创新创业基地建立的核心目的,是要帮助那些有志于创业的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同时促进辖区传统商业在互联网时代加速转型,助力堤口各项事业发展。”房志国说。

为创业者搭建平台。组建包含北大、清华、山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和成功企业家、行业翘楚在内的专家智库,建立“企业家辅导+项目诊断+解决方案”的流程化服务窗口,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分析诊断、指导培训、战略设计、优化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形成了以每周二企业家创新日培训、每周四晚线上微课堂为主要内容的线上线下创业沙龙,定期邀请成功企业家或行业领域专家等与辖区企业家进行沙龙沟通及研讨。自建立以来,房志国及其团队先后为120个初创企业及创业项目进行了诊断,举办了“恒星天使”电商培训班、创业路径辅导、社区百姓插花创业培训等150余场,引入了新能源充电桩、全民大丰收等项目落地堤口。

以服务推动转型升级。从创新服务企业模式出发,通过积极联络企业将新技术、新科技、新理念带到企业的做法,更好地服务辖区正处于传统经济转型期的大型企业及正处于摸索创业期的新兴企业,为辖区经济转型升级添动力。及时与企业对接,将互联网技术植入,帮助传统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及时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使金融政策、金融服务真正惠及辖区困难小微企业。目前,创新创业基地同山交科技大市场、D速物流、大宋车友会、山东九鼎集团、济南纺科工贸、堤口庄八里桥旧货市场、金世嘉和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通过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孵化培育机制等,服务企业,促进发展。

以创新助力堤口发展。围绕政务服务,推进街道“互联网+智慧社区”项目,引进山东尚云科技网络有限公司,建设堤口智慧社区民生管理平台,使堤口碎片化的互联网政务内容更加完整;围绕社区治理,与北京大学马修军博士团队合作,完善社区党建365APP功能,并建立了覆盖辖区的“智慧公交+无线wifi”系统,扩展了为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围绕暖心工程,引入青岛融贯汇众软件有限公司“智慧养老”服务项目,并在无影山中路社区进行贴芯点智慧养老云平台管理系统试运行,开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这些创新发展的举措,为辖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街道各方面工作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温暖人社  暖心为民

随着创新创业基地的日渐成熟,房志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2016年7月,房志国迎来了他的第二个挑战——成为堤口人社服务中心的分管主任。“人社部门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要做好人社工作,关键是用心、用情、用力。”房志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高标准打造为民服务平台。为全力提升堤口人社服务标准,房志国通过到济南市多家示范优秀人社大厅参观学习,逐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一方面,紧抓人员队伍建设,明确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树立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并统一工装、工牌,开展政务礼仪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精神面貌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着力改善为民服务大厅硬件设施,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标准化程度高的重重压力下,多方协调,克服困难,使为民服务大厅从软件服务到硬件配备都焕然一新,赢得了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满怀真情服务群众。针对下岗职工、待就业大学生、4050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精准服务,打造堤口“梦想小屋”。整合各类招聘信息,通过互联网定期发布,让求职者精准地找到合适岗位;与铁路部门、航空部门等多家大型单位对接,为求职者提供100余个就职岗位;针对辖区4050人群开展家政月嫂培训班,帮助解决就业难题;针对残疾人开展“精准助残”活动,与济南市流通业协会助残公益基金会联系,建立爱心助残超市;联合泉城义工联络站、济南慈善总会和济南市温州商会等组织举办“一元连结·爱心无限”公益活动,辖区300余名残疾人受益;积极协调济南市康复中心,成功为10名残疾居民配备了价值21万多元的进口助听器;积极联络爱心企业资助失明儿童,为残疾居民李玮、王光峰夫妇排忧解难……

谈起一年多的感受,房志国说,“深切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的辛苦,但是,倘若这份辛苦能带给百姓一点实惠、一丝温暖,那这种辛苦也是一种动力、一种快乐,更是值得的!我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辛勤汗水浇灌基层土壤。”房志国说。

 

(注:该文刊发于2017年第1期《天桥组工》)

(编辑:堤口路街道党工委